國中_生物_強瘋來習_動物細胞的觀察

影片描述

【講師】廖家立

【講師簡介】
廖家立,任教於台北市立陽明高中

【影片簡介】
本課程以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學習不再枯燥,不管是預習還是複習,都可以隨時隨地透過平板觀看影片,讓學習更多元。

本影片為「強瘋來習」系列影片,介紹國中生物─動物細胞的觀察。

細胞(Cell)係生物的基本構成單位。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創始於1907年Harrison將青蛙的胚胎組織,培養於顯微鏡的載玻片上,以觀察細胞的生長。初期常因微生物的汙染受困擾,至1913年carrel將外科醫生的無菌操作技術應用在動物細胞培養上,細胞始能長期培養而不受汙染。接著到了1916年Rous及Jones利用胰蛋白酶(trypsin)由組織中分解細胞,隨後發展出附著性細胞的繼代培養法(subculture)。1960年代開始在細胞培養液中添加抗生素,更進一步降低了汙染的機率,也使得細胞培養技術日漸普及,而且被廣泛應用。在1948~1952期間,Mouse L和HeLa兩種細胞株先後被建立。1955年Eagle開發生化學配方培養液,使得細胞培養不必再依賴體液培養。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研發出融合瘤(hybridoma)技術,之後被廣用於單株抗體的製備。目前動物細胞可依其性質、形態及培養特質來分類,以其性質來分有初代細胞(primary cell)、正常細胞(normal cell)及持續性細胞株(contious cell line)三種。初代細胞是直接以胰蛋白將動物組織或器官分解而得,正常細胞是指具成對染色體,培養時須附著面,單層長滿後即不再增生,可用胰蛋白讓他們脫離附著面來進行繼代培養,但無法永續的培養。相反地,細胞株則可持續的培養。細胞依其形態則可分類為纖維狀(fibroblast-like)及表皮狀(epithelial-like)兩種不同的細胞。細胞若以培養時是否需要附著面,又可分為懸浮性(suspension)及附著性(adherent)兩種細胞。本實驗的設計利用HeLa細胞株以附著性進行繼代培養。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