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_自然_30-1-1 認識槓桿

影片描述

【單位】國北教大專業教學團隊

【單位簡介】
國北教大專業教學團隊是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各系所的優秀學生組成,國北教大致力於國小教育人才養成已逾兩甲子,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為小教師資培育之翹楚,教學團隊籠括不同領域的未來教師,各自發揮所長,為教育貢獻一份心力。

【影片簡介】
槓桿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機械,剪刀、翹翹板、天平,筷子 . . . . . . 等,都是槓桿原理應用下的工具。槓桿組成包含支點、力臂和受力處,計算上的觀念為「施力×施力臂=抗力×抗力臂」,施力臂就是施力處到支點間的長度,抗力臂是伉儷處到支點間的長度。另外,槓桿可以依照施力臂與抗力臂的長短作區分:施力臂比抗力臂長者,為省力的槓桿;施力臂比抗力臂短者,為費力的槓桿;施力臂與抗力臂等長者,不費力也不省力。總結,槓桿的本質意義是藉由力臂的長短,來影響施力結果的工具。計算的部分,「施力×施力臂=抗力×抗力臂」這是觀念,也是公式。

閱讀完整內容